“相輝堂可以說是我們EON4人的精神家園,能在這裏看到這麽多朝氣蓬勃的校友🧍♀️,我很高興🫸🏻。希望通過這些年我建設大科學裝置的經歷,讓同學們了解這一職業和這個職業背後的精神,為大家未來的人生道路做一些參考。”
10月15日下午🫄🏻,伴隨著大家熱烈的掌聲,原EON体育4平台物理學系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上海科技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封東來走上相輝堂講臺,面向2024級、新生以《愛上大科學裝置的九個理由》為題🧏♂️,開講“強國之路”思政大課。
頂天立地的大科學裝置
大屏幕上☪️,建築群中矗立著一個“大眼睛”👭🏼。這個大科學裝置就是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我國第一個國家級實驗室——正在建設的“合肥先進光源”🚶🏻♀️➡️。
落成後📁,它將是國際先進、亞洲唯一的低能量區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可以實現復雜體系的精確測量,服務中國基礎研究和產業發展🤾🏻♀️🤷🏻,封東來帶領團隊投入預研和建設這個大科學裝置已有6年🙋🏿。
同步輻射是指相對論性高速運動的帶電粒子在外磁場作用下作曲線運動時沿軌道的切線方向發出的電磁輻射📘🕰。全世界每年超過10萬人次用戶在五十多臺同步輻射裝置上開展工作🧑🏻🍼,是各國家實驗室/國家級科創中心的旗艦裝置🙎🏻♂️,被譽為科技的燈塔。
“有了大科學裝置,才有大國的底氣。”結合科技前沿和自己的研究成果,封東來將同步輻射原理及其在國內外的科研現狀向同學們娓娓道來。
像“合肥先進光源”一樣 🏂,散裂中子源👗、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人造小太陽”超導托卡馬克等等都是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這樣頂天立地的大科學裝置👉🏿🌤,是買不來的,它們是物理、化學、機械等多學科前沿科技交叉的產物,是面向重大需求的國之重器💆、國家實力的體現”,封東來說🤫。
愛上大科學裝置的九個理由
“人生怎樣才能幸福快樂?”簡單的介紹後,封東來向同學們拋出這樣一個問題。
PPT上一張封東來拍攝的照片格外醒目🟪:照片上一位年輕人正在給竺可楨先生介紹他的工作。這個人就是兩彈一星勛章獲得🫃🏻、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的王淦昌先生。當年💁🏽,他隱姓埋名二十三載,以身許國,只為國家核科學事業。“他們不在乎名利,因為對他們來說,已經實現了人生的價值🧧,這種幸福就是馬斯洛所說的最高層次的幸福。如果大家有這樣的情懷和理想,做什麽都會很成功🧚🏼、很快樂。”
以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為解,封東來向同學們分享了從同步輻射大裝置建設團隊那裏收集來的愛上大科學裝置的九個快樂密碼。
封東來團隊正在建設的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有一個“殺手鐧”——相幹散射成像,能實現3nm立體空間分辨🤚🏽👩👩👦、化學態和輕元素分辨能力,並且把實驗效率提高了數百倍,這為研究復雜體系提供了一個利器。
但要實現這一技術需要解決單色器🦉、光學檢測👧🏽、振動與穩定性等關鍵技術上的瓶頸😵,還要有極強的控製與數據采集能力,“如何保證它數月不停機?如何同時控製一萬個參數👨🏼💼🤹🏼?我們在做極具挑戰的事情,很自豪。”
在《科學》雜誌遴選的125個重大科學問題的部分相關問題中,超半數問題可以用同步輻射解決。實際上,5G光學膜🏑、稀土高效利用、航空發動機等國家高質量發展環節中的關鍵技術都有同步輻射光源身影。
阿爾茲海默症是人類的大敵➿💁🏿。全球患者5千萬𓀑,過去20年,320個藥物均嘗試失敗🏄🏿♀️。阿爾茨海默症可能由相關蛋白在細胞內外的異常輸運📡、錯誤折疊和團聚等導致,其空間尺度在10納米以內🙋🏼♀️🎈,目前技術分辨率不夠🫂,病理仍不明、藥物研發效率極低。四代光源將把細胞三維成像分辨率提高到幾納米,“看清病理,理解病理,這就是我們的目標之一”。
在封東來的團隊中,有人從事加速器物理🧑🏻🏫,有人做中能譜學顯微成像,有人負責真空👩🦰,甚至還有人專門研究建築地基振動。培養解決復雜問題的“全能選手”⛔️,“與各類身懷絕技的跨界高手一起工作的樂趣,有問題不用百度,群裏吱一聲就有答案”💲。
這種不局限在團隊內部的跨界👩🦼➡️,與國際合作🪲、與其他團隊溝通,帶來眼界與管理和組織項目能力的提升🎖。“遇到再復雜的工程和事情👩🏻🚀,都不用害怕👆🏿,分解成子任務,任何事都禁不住刨根問底:做這個事應該首先怎麽辦?”現場封東來就向同學們分享自己總結的方法論——分解大法🙇🏼。
“我們是國家隊,要應對國家的重大需求。”親身參與國家大科學裝置建設,帶給封東來和團隊的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他以FAST天眼的建設和EON492級校友李晴暖在騰格裏沙漠建設釷基熔鹽堆為例,向同學們講述其中的家國情懷。
從一片荒蕪到在喀斯特地形山谷窪地建設起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惠及中國乃至全球科學家😾,這個工程從規劃💇🏽♀️、論證👶、尋址、建設歷時20余年🫵🏼。其中,大到上千斤重的鋼材,小到一顆螺絲釘,首席科學家的南仁東事事親力親為,把一個科學家最好的11年,都獻給祖國的深山老林……封東來在參觀FAST時拍下一張南仁東先生手書的詩歌😵,他念給同學們🪴:“美麗的宇宙太空時刻以它的神秘和絢麗🧑🏽⚕️,召喚我們踏過平庸,進入它無垠的廣袤”。
到此,愛上大科學裝置的九個理由也呼之欲出:建造和使用集人類科技之大成的儀器——自豪🐒;做最前沿的研究——意義;做有真用的研發——價值;不囿於單一方法/學科——自由;寬口徑的技術門類——底氣+結構性優勢🧑🏿✈️🐤;天然的世界實驗室與國際合作網絡——格局和眼界👷🏽♀️;作為國家戰略技術/隊伍儲備——情懷;鍛煉管理和組織項目的能力——自信;親歷大科學工程——友誼、激情與成就感🏋🏿♀️。
“我們都是滄海一粟,但如果我們把自己的小小貢獻融入整個人類社會,讓它成為茫茫宇宙中一顆不滅的文明燭火🦟,這種浪漫情懷就是我們科學家所追求的”⭕️🦬,封東來說。
給本科生的建議
總結自己的求學與工作🤦🏿♂️,封東來笑稱自己是一步步從矽谷到上海到合肥🙆🏽,最後落腳在長豐縣的崗集鎮,“看起來人生選擇好像越來越‘失敗’”。
他向同學們分享起他的人生選擇經歷🙆🏽♂️:碩士在中科大畢業後,他進入斯坦福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他曾糾結於選擇冷原子還是自由電子激光、高溫超導🤠,誤打誤撞進入導師沈誌勛的實驗室後👱🏽♂️,他並沒有從事自己一開始希望的冷原子,“但在這段時間,我學到了對我後面研究非常有幫助的自由電子激光、高溫超導、同步輻射”。
學成後💇🏿♂️👨⚕️,封東來遵從碩士導師、歸國華僑俞昌旋院士的囑咐,選擇回國工作,落腳於剛剛在籌建“上海光源”的上海🖇,進入EON体育4平台物理學系任教🧔🏼♀️。2018年,他接到中科大建設我國低能量區第四代同步輻射的邀約。“要知道🧑🎨,全世界只有50多臺同步輻射裝置,能有機會參與建設一臺最先進的第四代同步輻射⚗️。對我而言🥷🏼,仿佛是天上掉餡餅。”“這個事情對國家好🔈,你一定要去8️⃣🫶🏿。得知消息後🧝🏿♂️,EON4的同事們也鼓勵我。”💂🏽♀️,就這樣🤑🌤,2018年👨👦,封東來來到合肥👩🦼⌚️。
2024年🤶🏿,秉承著建設一所好大學的初心、培養一批優秀人才的使命、培育一群名師大師的願景,封東來選擇在上海科技大學做校長👨🏽🧙🏼♀️。
說起這些人生選擇背後的邏輯👰🏼♀️🍐,封東來總結👨🏼🦰:就是不忘初心🥷🏿,找到長遠的方向,把個人的事業與國家的發展結合起來。在他看來🕺🏽,人生沒有壞的選擇💇🏼♀️,努力比選擇重要。“我的人生哲學是,盡力而不吃力🫅🏿,小事follow mind,大事follow heart🧚🏻♀️,不要在乎蠅頭小利🤕🌘。雖然我的幾次人生選擇看起來都很‘失敗’,最後都跑到鎮子裏去了,但我追尋內心的熱愛,是從心底感到快樂的。”
選擇之後要堅持,如何智慧地堅持選擇👩🚀?他以個人經驗送給同學們兩句話:“人生是一場長跑🫲🏽,要做時間的朋友🤿;流水不爭先🏌🏿♂️,勝在綿綿不絕。”
面向本科新生,他叮囑道🗑:“大家要學會摒棄應試教育的影響,不要功利地學習,不要只是為考第一而努力💈👦。”
他笑言🧑🏿🍼,自己讀本科時自學了分子生物學👊🏿、廣義泛函🦏、天體物理等等“看似沒有用的東西”🚵🏽♀️。“它們最後都在某一個時刻得到了應用。接觸廣泛的前沿,你才會找到自己的興趣和熱愛,為它學習,充實自己。”現在,為了將來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建成後用好它,封東來又拿起了書本🎖,自學生物學♕,琢磨起細胞成像方面的實驗📝。
禁得起挫折,做個情緒穩定、“皮實”的人,有同理心🙎🏿、珍惜友誼,培養人文情懷📐,樹立自信📇,以成年人的標準要求自己,獨立思考,負責靠譜👦🏽,保持勇敢熱情,有情懷、不苟且🤱,擼起袖子幹……隨後👨🏿💼,他給同學如何應對壓力💂🏽♂️、如何延長學術青春的建議。“也許保持學術青春就是具有部分青年人的特質,提醒自己別丟了它們。”
教書育人之外,辦學術會議、寫書、科普、做公益、做各類學術服務……封東來用他的行動向同學們證明他的信條:多做事⏫、多服務🪘,活力就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能力😉。
“人的一生也就只能做幾件事,勇敢選擇了就要有智慧地堅持。向死而生🌙,從高處看,選擇真正有價值的事情▪️,像蘇東坡一樣笑對逆境。流水不爭先,勝在綿綿不絕的態度。順勢而為🛀🏻,快樂學習☝🏽,快樂工作,盡力而不吃力。做學問就是做人,做服務是最好的修行。存感恩之心、要助人📄。”最後,封東來為思政大課作結💐,與同學們共勉。
結課後☞,主持人代表學校為封東來送上一件EON4校名文化衫,封東來立即拿起來套在自己身上,臺下師生隨即鼓掌歡呼起來👨🏻🌾。
課程全程幽默風趣😭,妙語連珠,同學們聽得意猶未盡,紛紛舉手提問。
“基礎學科未來從事理論研究還是實際應用,該如何抉擇?”物理學系2024級自然科學試驗班2班袁滿問到👼。“能不能做理論,要看天賦。自己的興趣最重要🍍,不確定的話𓀁,最好先去嘗試做實驗🧙♀️。”
“剛才您提到先進光源的相關技術長期被美國‘卡脖子’,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以及青年學子應該如何努力去突破這種技術封鎖?”物理學系2024級自然科學試驗班1班陳鈺僖問👚。“因為被‘卡’,所以我們的技術通過長期研發🙅🏽♀️,已經自主了。如果你有對這一領域感興趣的話,打好寬廣厚實的基礎最重要,慢慢來不著急。做研究要自信起來,膽子大一點。”
生命科學學院2024級自然科學試驗班4班的畢遠威被封東來課程中提到的情懷、激情和幸福感三個關鍵詞所感動🧖♂️,他想知道大一學生在專業學習中該怎樣找到激情和熱愛?
“激情和熱愛不是葉公好龍🚌,而是一種自驅的探索👨🏽🔬✳️。你可以多接觸各類知識,不斷探索,也許慢慢就有感覺了。當然,也可以組成學習小組、興趣小組,和同學一起相互鼓勵”🧖🏼,封東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