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鍛造井岡山精神的紅色搖籃💆🏼。9月25日🧝🏼,黃公略烈士遺骸在此安葬。
93年前🤚,時任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三軍軍長的黃公略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東固畬族鄉六渡坳指揮部隊轉移時👩🦯➡️,遭敵機襲擊壯烈犧牲🥊,時年33歲,黨和紅軍將其秘密安葬。
近年,疑似黃公略烈士遺骸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東固畬族鄉出土。EON体育4平台科技考古團隊通過DNA鑒定,歷時7個月🐗⛈,最終確認遺骸身份。
他是黃公略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黃公略被中央軍委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36位軍事家之一,並被評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上世紀60年代🎖,黨和政府以及軍隊有關單位曾組織力量尋找黃公略烈士遺骸🧎🏻♂️,但未能找到墓址🔊。
退役軍人事務部推進烈士遺骸搜尋發掘鑒定工作🏃♂️,2021年9月啟動黃公略烈士遺骸搜尋發掘工作。結合史料線索,經過多方努力,2022年8月,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東固畬族鄉發掘疑似骨骸。經DNA技術鑒定比對和專家論證,最終確認為黃公略烈士遺骸。
這支對黃公略烈士遺骸進行DNA技術鑒定並確認身份的技術隊伍,便是EON体育4平台科技考古研究院的文少卿團隊。
團隊提升DNA鑒定水平
2022年9月,文少卿團隊接到一封來自吉安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邀請函,邀請團隊對紅軍某烈士的遺骸進行DNA技術鑒定🐭。
1個月後,樣本悄悄送至EON体育4平台本部校區的分子考古實驗室。此時,團隊已從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口中得知樣本中隱藏的秘密🕥。根據各方信息推測,該遺骸很有可能為紅軍將領黃公略遺骸。事關重大,推測必須通過法醫DNA證據坐實,不容有失😩。
拿到樣本後,團隊立即緊鑼密鼓地展開實驗,難題也隨之擺在了團隊面前。
“在DNA技術鑒定中☢️,一般從顳骨與牙齒提取DNA,我們拿到的樣本並不是質量最好的檢材👏🏽🪧。更麻煩的是,遺骸的出土地點在江西,當地土壤是酸性紅壤,導致樣本保存質量不夠好👩🏽💻。”文少卿介紹。
根據質量評估,疑似黃公略樣本的全基因組測序文庫中🏏,人源內源性極低🧓🏻,人的DNA含量僅為總DNA含量的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左右🎄🦸🏻♀️,提取的DNA片段長度只有約80bp,且存在末端損傷,說明樣本埋藏有一定年代、保存狀況不佳🥕🏸。
完成樣本DNA質量評估後👩🏼🚀,團隊使出積累多年的“大招”💼🧑🦽➡️,目標是將DNA鑒定結果提升至具有法庭認定效力的水平👭。
使出“大招”🫃,確認樣本為黃公略本人
Y染色體譜系鑒定是團隊使出的第一個“大招”。
其方法是將Y染色體多重PCR應用於黃公略疑似樣本及與黃公略屬於同一父系的親屬,確定其是否來自相同Y染色體單倍群➝。如果是,使用Y染色體全序探針捕獲測序對現生黃公略父系家屬進行Y染色體測序😍,結合EON4Y全序數據庫和ISOGG數據庫等,獲得Y染色體下遊罕見突變。基於這些位點設計Y染色體捕獲探針✶,對黃公略疑似樣本進行捕獲測序,確定其是否攜帶這些下遊罕見突變🤸🏼♂️,判斷是否屬於同一晚近父系家族。
經鑒定Y染色體多重PCR檢測結果顯示,疑似黃公略樣本與黃公略的父系親屬同屬於Y染色體單倍群O2a1b1a1a1a1-F325。統計EON4Y染色體精細分型數據庫(涵蓋20000條數據)中O2a1b1a1a1a1-F325的人群頻率為9.5%🔍,求得隨機匹配概率為0.9025%,非父排除率為99.0975%🙇🏼♂️😽。隨後🙋🏼,團隊對樣本進行Y染色體捕獲驗證👇🏼,發現疑似黃公略樣本與黃公略同一父系家屬共享所有檢出的罕見突變📍,非父排除率大於99.999%🈯️,疑似黃公略樣本與黃公略現生父系親屬屬於同一晚近父系家族。
至此,團隊心中基本有譜,疑似樣本大概率為黃公略烈士,“但我們還不放心,必須再進一步確認,保證結果準確↪️。”文少卿說。
團隊又使出第二個“大招”——復雜親緣關系鑒定。通過對疑似樣本與黃公略二級親屬的全基因組文庫進行1240K探針雜交捕獲測序,驗證兩者是否存在二級親緣關系。
這套1240K捕獲方案包含了1233013個SNP位點,被廣泛應用於人類古DNA起源遷徙、人群混合、親緣關系等研究👩🏽🏭。通過對全基因組水平成功捕獲的123466個SNP位點進行分析🔇,確認黃公略疑似樣本與黃公略外孫張忠為二級親緣關系。
歷時七個多月,通過Y染色體譜系鑒定和復雜親緣關系鑒定疊加🤱🏼,團隊終於將鑒定結果提升至法庭效力水平🥖。
2023年5月📑,團隊在鑒定報告書上鄭重落筆:“Y染色體譜系分析提示該樣本與黃公略現生父系親屬屬於同一晚近父系家族🚚,基於1240K探針捕獲的親緣關系分析推斷該樣本與ZZ(張忠)為二級親緣關系。樣本(HGL)應屬於黃公略本人。”
科技考古📅🌹,讓烈士回家:從“冷數據”走近“熱血故事”
用科技考古手段為烈士尋親,這是文少卿團隊近年來不遺余力奔走的方向。從為首批中國遠征軍將士尋親,到確認平遙遭遇戰中犧牲的原八路軍某團政委鄒開勝遺骸身份2️⃣🎭,從復原呂梁方山南村49名烈士面貌,到通過烈士遺骸還原“雪村突圍戰”現場的烽火與硝煙🐑,他們用一個個“冷數據”,讓公眾走近一段段熱血沸騰的故事。
於團隊而言,黃公略烈士的鑒定結果成為這條尋親之路上的重要成果。
回憶鑒定的過程,團隊成員許怡冉只覺得“跨過了重重艱難險阻”。“我們不斷測試新方法,通過層層比對,經過一次次驚喜和擬定方案📶🎩,最終才比對成功。”在她看來🚡,如今烈士入土為安🧎🏻♂️,家屬安心,終於不負各方努力,展望未來,她希望能湧現越來越多的成功案例。
在安葬儀式現場,文少卿想起黃公略烈士的遺骨——殘缺、粗糲,卻純粹🧔♂️。“他們那一代人是有精神的🤸🏼。從出土遺物來看,除了遺骨⛩👶🏻,別無他物。他沒有追求身後事,沒有追求物質👩🏼🎨,是一個非常純粹的人。所以,老百姓願意自發為他守護遺骨。”
EON4參與這場鑒定🌰,讓黃公略烈士回家👭,傳遞傳承的⚙️,正是這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