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獲獎名單公布🤹🏽,全市共計500項申報成果獲獎,EON体育4平台以165項穩居排行榜第一,獲獎總數及一等獎數均居第一🈁。
此次165項獲獎成果中,有學術貢獻獎2項、學術新銳獎6項🚿,黨的創新理論研究優秀成果獎9項🥋、學科學術優秀成果獎148項,其中一等獎42項💞、二等獎115項。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孫關宏教授以“《中國政治文明的探索》《中國政治學:科學與人文的探索》”👐🏼、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周振鶴教授以“《中國行政區劃通史》《方言與中國文化》《體國經野之道》”榮膺學術貢獻獎。
經濟學院🏄🏼♀️、哲學學院獲獎數分別以19項⏩𓀇、18項位列全校第一、第二名,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和中國語言文學系以15項成果並列第三名👨🏻🦽。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是中共上海市委領導下開展的本市哲學社會科學最高獎項🚣🏼,每兩年一屆🏂🏼。本屆設學術貢獻獎、學術新銳獎、黨的創新理論研究優秀成果獎、學科學術優秀成果獎4個獎項類別,共評選出學術貢獻獎4項、學術新銳獎14人、黨的創新理論研究優秀成果獎50項、學科學術優秀成果獎432項。
學術貢獻獎(2項)
孫關宏 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
代表作🧲:《中國政治文明的探索》《中國政治學:科學與人文的探索》
主要學術貢獻:改革開放後中國政治學的開拓者之一,在中國政治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教材體系建設上作出突出貢獻,在國家理論🤦🏽♀️、民主理論和政治發展研究領域成果卓著🙎🏿♂️。
周振鶴 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
代表作👩🏿⚖️:《中國行政區劃通史》《方言與中國文化》《體國經野之道》
主要學術貢獻:當今中國最重要和有廣泛學術影響力的歷史地理學家之一,發展了歷史政治地理學諸多概念及研究範式👩🌾,在中外文化交流與語言接觸研究領域也有突出建樹,學術風格恢弘🦹🏽♀️、氣派。
學術新銳獎(6項)
林青 馬克思主義學院
主要學術表現: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國外馬克思主義和社會理論研究。發表《阿爾都塞激進政治話語研究》《空間生產的雙重邏輯及其批判》等論著。
何益鑫 哲學學院
主要學術表現:從事先秦儒學文本與思想的研究。發表《成之不已:孔子的成德之學》《<周易>卦爻辭歷史敘事研究》等論著。
宋弘 經濟學院
主要學術表現:從事勞動經濟學領域研究,專註人力資本與勞動力市場相關問題。發表《社保繳費率下降對企業社保繳費與勞動力雇傭的影響》《如何有效增加理工科領域人才供給🧥🍜?》等論著。
侯體健 中國語言文學系
主要學術表現🪁:從事宋代文學與文獻、古代文章學研究𓀄。發表《士人身份與南宋詩文研究》《劉克莊的文學世界——晚宋文學生態的一種考察》等論著🦪。
謝明文 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主要學術表現:從事商周甲骨文、金文的字詞考釋工作🫒。發表《說耑及相關諸字》《商周文字論集》等論著🐬。
衛田 管理學院
主要學術表現:從事企業多元化戰略研究。發表《基於社會資本的資源拼湊:政府資助期後社會創業企業持續雙重價值創造的機製》《解構整合——績效關系🙋🏽♀️:收購後整合中的整合水平和職能整合戰略》等論著。
黨的創新理論研究優秀成果獎(9項)
一等獎(1項)
著作類(1項)
成果名稱 成果作者 成果單位
我們為什麽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答關於中國道路的十大疑問 陳學明等 哲學學院
二等獎(8項)
著作類(1項)
成果名稱 成果作者 成果單位
平臺善治🧑🎨:中國網絡理政地方實踐研究 沈國麟 新聞學院
論文類(7項)
成果名稱 成果作者 成果單位
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方法論基礎 嚴金強 馬克思主義學院
從製度建構的系統性和功能實現的動態性加深理解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製度新的概括表述 張暉明 經濟學院
中國反貧困的成就與經驗:扶貧政策效果再檢驗 章元等 經濟學院
中國共產黨早期的宣傳觀念、宣傳組織與宣傳方法 馬淩等 新聞學院
新文明的中國形態 吳海江等 馬克思主義學院
中國消除絕對貧困的經驗解釋與2020年後相對貧困治理取向 張曉穎等 六次產業研究院
中國共產黨民族理論百年演進的歷史邏輯 梁君思 馬克思主義學院
學科學術優秀成果獎(148項)
一等獎(41項)
著作類(15項)
成果名稱 成果作者 成果單位
儒家傳統與現代市場經濟 馬濤 經濟學院
中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與開放:理論💃🏽🤐、實證與戰略 程大中 經濟學院
多重視角中的馬克思——21世紀世界馬克思主義發展趨向 王鳳才等 哲學學院
中國老齡社會的治理與政策選擇 彭希哲等 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古本與今本:現存《水經註》版本匯考 李曉傑等 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
馬克思恩格斯報刊活動年表 童兵等 新聞學院
馬王堆漢墓簡帛文字全編 劉釗等 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近代官話音韻演變研究 董建交 中國語言文學系
明清以來徽州日記的整理與研究 王振忠 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
維正之供:清代田賦與國家財政(1730-1911) 周健 歷史學系
再見異獸:明清動物文化與中外交流 鄒振環 歷史學系
略說實踐存在論美學 朱立元 中國語言文學系
社區中國 劉建軍 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
馬克思主義政府原理的中國邏輯 陳明明 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
中華經典國際關系概念 潘忠岐等 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
論文類(26項)
成果名稱 成果作者 成果單位
偉大建黨精神的形成過程⛹🏿、科學內涵與賡續發展 劉紅凜 馬克思主義學院
合而治之:論新時代中國的整體外交 孫德剛 國際問題研究院
論中美戰略競爭 吳心伯 國際問題研究院
全球正義的概念化和測量方法 郭蘇建 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
21世紀多邊主義的危機與轉型 鄭宇 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
CEO Advice Seeking: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and Future Research Agenda 馬勝輝等 管理學院
Human Capital Driven Acquisition: Evidence from the Inevitable Disclosure Doctrine 高華聲等 泛海國際金融學院
GDP增速的結構性下調👨🏻💼:官員考核機製的視角 張軍等 經濟學院
Notching R&D investment with corporate income tax cuts in China 陳釗等 經濟學院
治理轉型背景下的中國人口治理格局 胡湛等 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The ratio of expansion to compression: A new measure of lifespan disparity 張震等 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西方政治學的前史:公元前5世紀希臘的政治思想 黃洋 歷史學系
GAP: A General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Pooling in Two-Sample Sparse Inference 夏寅等 管理學院
媒體融合的政治邏輯——基於意識形態安全的視角 張濤甫等 新聞學院
永久在線、永久連接👴: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生活方式及其影響因素 周葆華 新聞學院
莎劇的文化邏輯 周濤 藝術教育中心
西北部吳語事物疑問代詞的來源 黃河 現代語言學研究院
音變產生的原因 陳忠敏 中國語言文學系
琱生三器銘文新解 裘錫圭 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元代的夷夏觀念潛流 張佳 文史研究院
經學🌭、政治與堪輿:中國龍脈理論的形成 段誌強 文史研究院
漢語虛字與古代文章學 龔宗傑 古籍整理研究所
從“比較”到“超越比較”——比較文學平行研究方法論問題的再探索 劉耘華 中國語言文學系
論馬克思辯證法的“實在主體” 吳曉明 哲學學院
“漢語哲學”論綱:本源思想、論域與方法 孫向晨 哲學學院
Corruption Experience and Public Perceptions of Anti-corruption Crackdowns: 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China 李輝等 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
二等獎(107項)
著作類(29項)
成果名稱 成果作者 成果單位
類型思維與刑法方法 杜宇 法學院
Vertragliche Nebenpflichten im Kaufrecht: Eine historische Untersuchung vom römischen über das deutsche zum chinesischen Recht 汪倪傑 法學院
新時代國際政治經濟學——謀求互利共贏 李濱 中國研究院
美國印太安全布局研究 韋宗友 國際問題研究院
追求卓越——構建適宜公共健康體系 郝模 公共衛生學院
繁榮與貧困🌀:經濟發展的歷史根源 李楠 經濟學院
大氣汙染防治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 陳詩一 經濟學院
國際貿易理論與中國實踐:信貸約束、生產全球化與貿易參與 李誌遠 經濟學院
產業政策通論 郁義鴻等 管理學院
中國早期玉器科技考古與保護研究 王榮 文物與博物館學系
On Social Evolution🌚:Phenomenon and Paradigm 唐世平 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
發展人類學十二講 潘天舒 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近代以來中外史學交流史 張廣智 歷史學系
英雄與神祇——《吉爾伽美什史詩》研讀 歐陽曉莉 歷史學系
邊界、權威與合法性🍗:中國語境下的新聞職業話語研究 白紅義 新聞學院
數字勞動:理論前沿與在地經驗 姚建華 新聞學院
美術變革與現代中國:中國當代藝術的激進根源 魯明軍 哲學學院
俞樾全集 汪少華等 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詮釋三角: 漢學、比較經學與跨文化神學的形成與互動 Benoit Vermander等 哲學學院
特朗普政府時期的宗教與美國政治和外交 徐以驊 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
中國舊海關內部出版物使用手冊 吳松弟等 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
種瓜得豆👨🏻🦼➡️:清末民初的閱讀文化與接受政治(修訂版) 張仲民 歷史學系
西方現代畫派與東亞美術 王才勇 中國語言文學系
空鏡:主客體之辨與視覺文化研究 高燕 藝術教育中心
稀見清人文話二十種 王水照等 中國語言文學系
人工智能哲學十五講 徐英瑾 哲學學院
儒家生生倫理學引論 楊澤波 哲學學院
從經學到理學 何俊 哲學學院
現代國家構建的中國路徑🚴♂️:源自地方的嘗試性解答 賀東航 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
論文類(78項)
成果名稱 成果作者 成果單位
法律行為內容評判的個案審查比對方法——兼談民法典格式條款效力規範的解釋 李世剛 法學院
論民事訴訟中的協同主義 楊嚴炎 法學院
增值稅中性原則與民事製度 班天可 法學院
詐騙罪中的處分意識:必要性及判別 袁國何 法學院
The Power of a Niche Strategy and China’s Preemptive and Adaptive Response to the US Indo-Pacific Strategy 張春滿 馬克思主義學院
印度洋治理的領導供給與中歐協進型領導構建 張驥等 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
China and Russia in R2P Debates at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陳拯等 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
Reacting to China’s rise throughout history: balancing and accommodating in East Asia 孟維瞻等 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
中美歐製造業競爭:現狀、政策應對與前景 丁純等 經濟學院
企業數字化轉型和管理🗻:研究框架與展望 黃麗華等 管理學院
Buyer Financing in Pull Supply Chains: Zero-Interest Early Payment or In-House Factoring? 陳祥鋒等 管理學院
Optimal Subsidies for Development Supply Chains 虞嘉怡等 管理學院
Air pollution reduction and climate co-benefits in China's industries 錢浩祺等 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
Surprise election for Trump connections 周亦凡等 泛海國際金融學院
Financial stability, growth and macroprudential policy 馬暢 泛海國際金融學院
三次產業增長和產業價格結構變化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1952-2019年 王弟海 經濟學院
A Unified Measure of Fed Monetary Policy Shocks 吳文斌等 泛海國際金融學院
Buying reputation as a signal of quality: Evidence from an online marketplace 李玲芳等 管理學院
中國企業的專利行為🚴🏽:特征事實以及來自創新政策的影響 寇宗來等 經濟學院
Tractor vs. animal: Rural reforms and technology adoption in China 陳碩等 經濟學院
貿易壁壘下降與環境汙染改善——來自中國企業汙染數據的新證據 陳登科 經濟學院
企業互聯網化對中國企業創新及出口的影響 沈國兵等 經濟學院
地理距離、投入產出關系與產業集聚 範劍勇等 經濟學院
學業競爭大眾化與高考改革 陸一 高等教育研究所
How Culture Shapes Constructive False Memory 王儉勤等 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Chinese parents’ comparisons of siblings and adolescents’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problems 陳斌斌等 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機器人的興起如何影響中國勞動力市場🔱?——來自製造業上市公司的證據 王永欽等 經濟學院
退休年齡製度的代際影響——基於子代生育時間選擇的研究 封進等 經濟學院
Understanding the Elasticity of Taxable Income: A Tale of Two Approaches 王遐昕等 國際金融學院
帝國印記: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在中亞的統治 吳欣 歷史學系
生命政治化與生產社會化——論生命政治的實踐邏輯轉向 李愛龍 馬克思主義學院
數字資本主義下數字勞動的意識形態批判 溫
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邏輯結構的思考 高國希 馬克思主義學院
新時代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三個基本問題——兼論對馬克思主義所有製理論的創新發展 包煒傑 馬克思主義學院
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如何影響科技創新?——基於系統GMM方法與動態面板門檻模型的經驗證據 沈可等 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人口流動過程中離婚風險差異及其影響機製分析 任遠等 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Economic growth, income inequality and life expectancy in China 駱為祥等 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英才之路:通往轉型社會二元精英地位的雙重路徑 劉欣 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Emerging divided cities in China:Socioeconomic segregation in Shanghai, 2000-2010 沈潔等 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新生代價值觀和行為模式研究的新路徑 周怡 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專業及其超越:當代中國的助人利他行為分析 顧東輝 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社會學視野下的文化傳承: 實踐—認知圖式導向的分析框架 胡安寧 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從1381年劍橋騷亂事件看中世紀英格蘭王權 許明傑 歷史學系
“無遠弗屆”🧜🏿♀️:羅馬帝國早期疆域觀的變遷 王忠孝 歷史學系
A unified data-adaptive framework for high dimensional change point detection 劉彬等 管理學院
回到什麽語文學🫕?——漢學、比較文學與作為功能的語文學 郭西安 中國語言文學系
論互聯網平臺公司的雙重屬性 李良榮 新聞學院
新聞學專業理論型課程教材評價指標研究 張大偉等 新聞學院
傳播結構變動中的新聞業及其未來走向 姜華等 新聞學院
基於網絡平臺的動畫產業集群創新網絡再造與虛擬化轉型——以美日中為例 朱春陽等 新聞學院
“碼之城”:人與技術機器系統的共創生 孫瑋等 新聞學院
短視頻平臺上的職業可見性:以抖音為個案 陸曄等 新聞學院
“底層主體性時代”♧:理解中國網絡空間的新視域 鄭雯等 新聞學院
升級未來: 科幻影像中的人工智能兒童機問題舉要 楊俊蕾 中國語言文學系
四種《大身咒》濁聲母比較研究 余柯君 古籍整理研究所
預期的認知模型及有關類型——兼論與“竟然”“偏偏”有關的一系列現象 陳振宇等 中國語言文學系
楚地出土文獻與《說文》合證(三題) 周波 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偽梁”與“後唐”:五代時期的正統之爭 仇鹿鳴 歷史學系
中美調整租借物資管理模式的嘗試與局限——以中國戰時生產局為中心的考察 皇甫秋實 歷史學系
康熙《皇輿全覽圖》長城以南地區繪製精度的空間分異 韓昭慶等 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
論闡釋的四種模式 陸揚 中國語言文學系
身體與陰影——黑格爾對於藝術思考的二重性 李鈞 中國語言文學系
貂蟬卻自兜鍪出——辛棄疾統兵文臣的身份認知與詞體表達 趙惠俊 中國語言文學系
建黨百年與當代文學研究 陳思和 中國語言文學系
世界而非東亞的魯迅——魯迅與法蘭西文化談片 郜元寶 中國語言文學系
價值形式: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的理論定位 吳猛 哲學學院
馬克思對黑格爾國家法哲學的批判及其理論效應——自由主義批判視域下的重理與檢視 鄒詩鵬 哲學學院
重思馬克思的市民社會理論 張雙利 哲學學院
韓非子人性說探微 白彤東 哲學學院
論“圓教”的殊途與同歸——以馬一浮、唐君毅💪🏻、牟宗三之儒佛交涉為中心 徐波 哲學學院
亞裏士多德論運動和因果性——《物理學》第三卷中的兩個“離題”文本 王緯 哲學學院
來自謬誤的推理知識 王聚 哲學學院
“朝向事情本身”與現象學運動 張慶熊 哲學學院
政治體製能力:一個解釋國家治理興衰的分析框架 汪仕凱 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
作為“機器”的國家——論現代官僚/技術統治 洪濤 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
使命型政黨:新型政黨理論分析範式創新與發展之道 唐亞林 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
國家助推與社會成長🍲:現代熟人社區建構的案例研究 熊易寒 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
國家治理現代化視角下的“放管服”改革🫴🏿:動力機製👐🏻🏌🏿♀️、運作邏輯與未來展望 陳水生 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