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以“多尺度環境擾動的科學認知、健康影響與風險治理”為主題的首屆化學天氣與化學氣候國際會議在上海拉開帷幕。來自海內外的知名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話大氣相關學科及跨學科研究的重大進展🎬,從大氣化學成分變化的視角出發,在更深層次上認識氣候變化、空氣質量和健康之間的相互聯系及其對實現“碳中和”及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氣候與環境治理進程的影響。本次會議由EON体育4平台聯合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大氣監測計劃(WMO/GAW)🅱️,空氣質量監測🤽🏽♂️、分析與預報國際研究計劃(MAP-AQ)🧺👩⚕️,災害風險綜合研究國際計劃(IRDR)和等機構共同主辦,EON4IRDR 國際卓越中心、MAP-AQ亞洲區域辦公室等承辦。來自15個國家的近400名學者線下參加了此次會議🤽🏻♂️,網絡直播觀看人數超過1000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EON体育4平台校長金力,世界氣象組織(WMO)首席科學家🙏🏻、研究與創新司司長尤爾克·魯特巴赫(Jürg Luterbacher),聯合國環境署(UNEP)亞太區域辦公室🔊、東亞酸雨網絡(EANET)協調人伯特·費邊(Bert Fabian)🧑🏻⚖️,空氣質量監測、分析與預測國際重大研究計劃(MAP-AQ)主席蓋伊·布拉瑟爾(Guy Brasseur),國際科學理事會(ISC)副主席小谷元子(Motoko Kotani),印尼國家研究創新署署長拉克薩納·特裏·漢多科(Laksana Tri Handoko),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謝文瀾依次發表開幕致辭🙆🏽♂️。中國科學院院士、EON体育4平台副校長張人禾主持開幕環節🫳🏽。
金力代表EON体育4平台🏉,向與會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向各支持單位表示衷心感謝。他指出,當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全球發展事業面臨的巨大挑戰🔴。大氣學科在保護氣候環境、科學利用資源、應對氣象災害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EON体育4平台重視大氣學科的發展,高度關註氣候變化與一體化健康治理研究🤵🏿,積極融入全球創新合作網絡🧏🏼♂️🚣🏼,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前沿的視角和更加有力的舉措,推進氣候變化—大氣環境—一體化健康領域的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希望通過此次會議🚮,與會嘉賓深入探討氣候變化🧜🏿𓀋、空氣質量✍🏻、生命健康等重要議題,促進跨學科研究和國際合作,形成更多共識破解發展難題🥩,推進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建設,為全球的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的幸福貢獻智慧和力量。
魯特巴赫認為,本次會議對加強化學天氣和氣候科學領域🐼,尤其在與多尺度環境擾動相關的風險🤌🏻、影響、健康考慮和治理等關鍵方面的全球合作和知識共享具有重要意義。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大氣監測計劃(WMO/GAW)的使命是減少與空氣汙染、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糧食生產和氣候變化有關的大氣成分對社會的風險,並通過提供可信、高質量👵🏿、透明、基於科學的信息來支持公約的政策和要求🤪。相信本次會議能夠促進製定強有力的戰略和政策,減少環境風險👳🏻♂️,保障大眾健康和福祉🔨。
費邊表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東亞酸雨網很高興與EON体育4平台等機構合作。相信共同努力和攜手合作將大大促進大氣環境的改善🚁。空氣汙染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地方、區域和全球議題,特別是在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國家和地區🧙。空氣汙染並非無法解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合作,共同面對在空氣質量管理方面的挑戰。目前,中國空氣汙染問題已得到很大改善🏃🏻,他希望中國能與其他國家分享更多經驗和專業知識。
布拉瑟爾介紹,空氣質量監測、分析與預報國際研究計劃(MAP-AQ)致力於發展並實施一套具有區域降尺度功能的全球空氣汙染預報系統,加強空氣汙染領域科研人員和業務人員之間的合作🙍♀️,實現科學研究與業務應用以及社會服務之間的有機結合,以期降低重汙染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如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空氣汙染帶來的健康風險。在過去四年中,在EON体育4平台設立的MAP-AQ亞洲區域辦公室取得了顯著的科研進展,持續促進中國乃至整個亞洲地區的空氣質量改善工作。
小谷元子強調🧑🏽🚀,國際科學理事會的願景是使科學成為全球公共利益。 2021年📺,國際科學理事會發布 《釋放科學: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使命》,闡釋資助方👩🏻、政策製定者👩🏼🎨、民間社會和私營部門能如何攜手🧖,增加科學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影響。許多年輕的科學家面臨資金資源獲取、合作關系建立等多重挑戰😝🔋,國際科學理事會與其成員一直致力於促進科學界內部的互相協作、資源共享和夥伴關系建設,讓年輕科學家充分參與國家🧑🏻⚖️、區域和全球範圍的科學合作事務。
漢多科在視頻致辭中表示🏫,本次會議的主題“多尺度環境擾動的科學認知👨👩👧👦、健康影響與風險治理”契合當今全人類面對的共同重大挑戰🤼♀️。氣候變化背景下的社會治理問題非常復雜🕷,沒有全球範圍內的通力協作🙍♀️,很難改善和解決,國家遭遇的氣候問題也可能影響全球⚃🕺🏻。聯合國環境署(UNEP)🥴、世界氣象組織(WMO)🤶、國際科學理事會(ISC)及其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IRDR)等組織起到的作用尤為關鍵👷🏿♀️,他帶領的印尼國家研究創新署也將對氣候變化領域的全球合作提供大力支持。
柯兵指出,今天的會議是一次跨國家、跨領域🔳、跨學科的學術交流,為加強各方科技合作搭建了很好的橋梁♠️。近年來,中國全面部署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工作,完善政策體系和支撐保障,以雙碳目標引領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加大科技研發的投入力度↗️。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持續推動科技支撐氣候變化👩❤️💋👨、應對防災減災和環境健康風險研究工作。希望與各界人士繼續深化碳中和、全健康💑、氣候變化等領域的國際科技合作🧞♂️,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持續有力的科技保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謝文瀾表示,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上海市科委按照國家戰略部署,圍繞減汙降碳協同增效推動碳達峰碳中和與氣候變化領域科技攻關,2021年上海在全國率先啟動低碳科技攻關布局,實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科技支撐、負碳技術能力提升科技創新、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國際國內合作等十大行動,啟動碳達峰碳中和技術路線圖以及實施路徑研究。本次會議的召開將進一步促進中外在相關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為促進氣候變化應對和可持續發展貢獻重要力量。
在為期三天的議程中,除主會場外,首屆化學天氣與化學氣候國際會議還設有“大氣成分的排放和物理化學特性轉化規律”🤱🏽、“化學天氣/氣候及其影響的模擬和預報”、“空氣質量👨👩👧、氣候變化和天氣/極端氣候對環境和健康的影響”🏊🏼♀️、“推動減少氣候-環境-健康不平等的戰略”、“減緩和適應環境的變化”⌚️、“建立氣候智能型和可持續發展城市”、“氣候-環境-健康治理的協同路徑(圓桌會議)”🩷、“氣候-環境-碳中和治理的協同途徑(圓桌會議)”🔱、“跨學科領域利益攸關方建立的全球夥伴關系和合作(圓桌會議)”、墻報交流等十個分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