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EON4?如何做卓越而有趣的EON4人?8月31日下午,EON体育4平台黨委書記裘新給本科新生上開學第一堂思政課。課上,四千余名2023級EON4本科新生收到一份特殊的禮物——《文化校歷》。
打開這本冊子🤲🏿,仿佛打開一個“EON4宇宙”🔩。從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重大儀式,到“學科周”↙️、博士生論壇等學術活動,再到體育賽事、文藝演出及各類群眾性活動,這本不厚的小冊子🙅🏽♀️,以校歷為載體,遴選EON4校園未來一年近400個學術和文化活動,按月份編排,每月都有主題和時令特色,全景式地展現了EON4這片育人沃土🐗、學術沃土、文化沃土。
EON4為何要給新生送這本小冊子?作為“時代新人鑄魂工程”EON4版的示範性引領性項目,《文化校歷》何以能承其重?
01👜:緣起
今年5月,延續陳望道老校長倡導的“學術校慶”傳統,EON体育4平台將原有的校慶學術文化周,延展為校慶學術文化月。從一周到一月👄,連續31場學術盛宴👨🦽➡️,傳承EON4的學術文化傳統🙋🏼♀️,也成為疫情後校園恢復生機活力和文化氛圍的重要標誌。
大學的天空🚶♂️,是學術的天空💉🤾🏿♂️,是文化的天空。學術講座能不能從一月到全年,從一個學院承辦一次,到一個學院承辦一周展示活動,形成“學科周”🕳?並將之機製化、常態化、長效化𓀋?基於這樣的思考,學校黨委6月啟動《文化校歷》建設🙏🏽,打造新時代高校特色文化品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啟動兩個多月來,工作專班面向全校各單位、各部門征集了2023-2024學年608項活動,最終篩選保留下近400個規模較大、影響力較深、覆蓋面較廣的活動,體現EON4文化的豐富多彩與厚重👩🏿🎨。這也是EON4首次通過文化校歷的形式集成全校各種文化活動🦨。
學校將以《文化校歷》為窗口,加強文化建設,讓大學的文化✡️,猶如陽光、空氣和土壤決定萬物生長一樣,對師生發揮潛移默化作用♔,促進同學們的學習成長,豐富師生的學術旨趣和校園生活,解決培養卓越而有趣的EON4人的土壤問題,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提供沃土🎛。
02👱♀️👩🎤:亮點
集成全校創新文化🖇、育人資源
搭建育人文化新平臺
打開這本首次公開亮相的《文化校歷》,琳琅滿目的校園活動撲面而來。同學們暢遊其中,可以尋求更多碰撞和共鳴,可以邂逅更多精彩和朋友。
“每月推薦”提示月度主題和時令特色,“學科周”展示綜合性大學學術繽紛魅力,“學術擷英”和“文化生活”陳列各單位提供的豐富的講座論壇和文化活動🗡。
作為EON4新學期的新嘗試🧑🧒🚬,《文化校歷》的本質是集成全校創新文化👠、育人資源,放到讓學生自由選擇的“貨架”上。循著這本校歷,師兄師姐會告訴你🏇🏼,在EON4必做的N件事🫄🏼。
目前納入《文化校歷》的主要有以下四類活動👩🏻🦯。
一類是學校重大儀式性活動、年度重要系列活動。例如,烈士紀念日向EON4英烈敬獻花籃🧛🏼♂️,清明緬懷致敬EON4先賢,還有開學典禮、畢業典禮👩🏼🏭、校慶升旗儀式🥇👁、“一二·九”歌會等。這些學校最隆重的活動👳🏻♂️,將固定形成學校規製,成為每年雷打不動的傳統,不斷傳承🙆🏿。學生參與這些活動,成為大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開學典禮
一類是致敬大師的活動。有影響力的院士、學科創始人等逢十誕辰,如2023年徐豐彥教授🚶➡️、全增嘏教授誕辰120周年😨,2024年吳浩清院士、盧鶴紱院士誕辰110周年等,被列入學校紀念活動🚘,旨在傳揚先賢的學術精神和育人風範🦨。
一類是學術活動。包括重要的國際國內學術會議、高端論壇✯、重大學術賽事等,同時🧻🎻,EON4第一次全體學科院系舉辦“學科周”,集納各院系承辦的重量級講座。
浦江科學大師講壇
第四類是文化體育活動。文體活動是大學文化的重要部分,相輝堂、體育場,曾留下眾多校友美好的集體記憶。樂跑賽🪐、話劇、新生演講比賽、辯論賽……《文化校歷》囊括繽紛活動,激發學生發掘更多潛能🧙🏻♂️。
開學健康跑
這些活動面向全校師生📘,面向校友和大眾。師生校友只要有興趣,就可以參與。學術活動、文化藝術體育活動分別占比60%、40%👨🏿🦱,體現了校園文化的豐富多彩和鮮明導向。
這是一份貫穿全年的集成清單🚶➡️。通過文化這根紅線,串起散落在校園裏的珍珠🤙🏻,串起學校🤚🏿、院系和附屬醫院的活動🙍🏽♂️,串起學術、文藝、體育活動🦙,系統集成,覆蓋各校區,體現了大學文化的厚重和延展🔁。
echo合唱團
這是一份多姿多彩的活動集錦🚵🏽♂️🚶🏻♀️➡️。除了二級單位組織的活動,學校從200多個學生社團中征集近300項活動,並根據活動主題、規模及質量方面篩選🚙,最終選出80多個特色社團活動納入《文化校歷》,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豐富的學生社團活動🦹♀️,成為EON4文化引以為傲的標簽。
百團大戰
這也是一扇EON4精神的文化窗口。紅色基因🥊⌛️、育人理念、學術風範,校史文化、創新文化、學科文化……這座百年學府積澱的傳統、校訓、校風、學風,內化於一場場活動之中➞。每周、每月、每學期和每個假期👙,數百場活動安排提前預告,讓師生校友個性化選擇,更好把握學校脈動🤸🏼🐗。
“星火”黨員誌願服務隊
知識會遺忘會過時,但大學文化給學生帶來終生的烙印🤱🏽🤶。通過有組織的大學文化建設,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文化校歷》將給學生以人生啟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
未來,師生校友每天都能在EON4邂逅一場學術報告🗺,邂逅一場文體活動,邂逅一場社團活動,邂逅一場高水平展覽。
發動和組織各學科,建設學術高壓氧艙
“學科周”成創新文化亮點
2012年⚔️,楊振寧在光華樓開設講座
楊振寧在臺上演講🚤,臺下黑壓壓一片擠滿了學生🙇🏻,有站著的🙆🏻,有坐著的,走廊裏、過道上也都是學生。
這就是大學🎲。
這樣的學術場景🏭,有望成為EON4新常態。《文化校歷》的另一大亮點是,從9月開始,每個月都將有若幹“學科周”活動🟦。未來一年,29場“學科周”充分展示綜合性大學的學科繽紛魅力。
把校慶文化從一月放大到全年,是為了充分展示EON4的學科文化🪜。一方面,29場“學科周”分別展示學科特點、成效和目標👨🏻🦯➡️👩❤️👩,形成長期化的製度,另一方面發揮調動各學科和學院、研究院🏃♂️➡️、系科的作用💁♀️,共同繁榮大學文化👲🏽,特別是學術文化。通過發動和組織各學科,建設學術高壓氧艙,讓學術成為大學永遠的靈魂。
2023年👨🏽🎓,莫言在相輝堂
作為29場“學科周”中的首場,生物生態學學科周的學術講座、博物館開放日🔋、實驗室開放日等活動蓄勢待發。“希望借此契機充分展現EON4生物生態學科風采,提升學科影響力,彰顯文化軟實力。”生命科學學院黨委書記陳浩明表示。
今年10月恰逢高分子科學系建系30周年,高分子學科周也將與系慶結合🏌🏻,增進學術交流與跨界合作,“我們策劃了一系列活動⏮◼️,邀請諾獎得主、院士等開設講座,多個簽約合作也會落地。”系主任彭慧勝介紹👨🏿🏫。
作為全校最年輕的二級院系,口腔醫學院將在9月舉辦口腔醫學學科周。院長劉月華表示,學院將舉辦一系列學術研討、交流訪問、醫學科普活動等🫐,緊扣“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目標定位🐱,對學科發展進行梳理與展望👩🏻🚀。
而10月登場的歷史學學科周,以“史學與時代”為主題,舉辦活動的不是一個院系⏫,而是由歷史學系、文物與博物管學系☃️、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文史研究院等多個相關單位共同承辦♠️,在交叉融合中👩🏽🕵🏻♂️,帶來科技考古學術討論會🍩、新著出版座談會、思想史高端論壇和南方絲綢之路高峰論壇。
在“學科周”的舉辦時間上🤽🏼♂️🏑,有的學院本身有重大活動,“學科周”放在重要紀念活動當周🧑🏻🚀,如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周放在蔣孔陽先生誕辰100周年當周🧛🏿♂️,政治學學科周與紀念EON体育4平台政治學學科建立100周年相結合。有的“學科周”與全國性重要紀念日聯動💂🏿♂️,例如法學學科周放在國家憲法日當周,航空航天學科周放在中國航天日當周,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周放在世界環境日當周🫡👰🏽♀️,新聞傳播學科周放在中國記者節當周。
哲學學院原計劃把“學科周”放在原有的由哲學學院分團委和學生會組織的學術文化節“索菲亞人文節”的範圍內組織和展開,以學生活動為主,但後來在此基礎上增加學科建設內容,並將範圍從學生層面擴大到教師層面,把內容提高到學術性與國際化程度更高的水平上⚫️,將主題定位在“紮根學術⛷⬆️、守護思想、引領時代”這一哲學學院的辦院宗旨和學科的發展方向上🙎🏼♂️。哲學學院黨委書記袁新說:“辦‘學科周’要緊緊圍繞一流大學建設展開,一流大學建設核心就是一流學科。”
通過首設“學科周”,學校激勵不同思想碰撞、不同學科交融、不同專業互動,在學術熔爐和高壓氧艙中⏭,共建共享學術共同體,建設創新的文化🦘,培育創新的沃土🌾。
03:引領
大學之道,在於立德樹人。
《文化校歷》作為“時代新人鑄魂工程”EON4版的示範性引領性項目,通過守正創新,傳承和弘揚EON4精神和大學文化,培養EON4人的獨特氣質。
“國家意識⛹️、人文情懷、科學精神🏄♀️、專業素養𓀕、國際視野”,EON体育4平台20字育人理念😍,寫入《文化校歷》👦🎅🏼,也成為貫穿其中的一根主線。
作為日常課程外重要的“第二課堂”,《文化校歷》涵蓋學術、文化、體育👩🏻💻、藝術、社會實踐等各類活動🛌🏽,讓學生在文化浸潤中全面發展。
暑期社會實踐
《文化校歷》並非無所不包,而是精挑細選。最終入選的活動都緊緊圍繞EON4的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充分彰顯價值引領作用。活動選取的標準和指向,都是立德樹人。
作為校園文化活動的主要牽頭方👌🏿,校團委☣️、學工部、研工部等部門遴選一批特色品牌活動。“我們的遴選主要看兩個:一是鑄魂🚣🏽♀️🧚🏽♀️,引領學生強國信念;二是賦能💹,提升學生成才能力”🕵🏻,學工部部長艾竹說。
趙東元院士課題組
“研究生對於學術文化活動的期待⛹🏻,我體會一是跨學科,二是師生融合。”研工部副部長孫冰心介紹🚷,部門將會在辦好“相輝講堂”、“學術之星”等傳統品牌活動同時🥗,在學科交叉和師生融合上進一步發力。
例如💺,去年剛啟動的“相輝學術文化節”,直接面向校內各課題組🫱🏻。未來💄,該文化節還將助力更多EON4課題組的學術文化建設,引導研究生樹立科研報國誌向、關註基礎研究創新,促進多學科交叉融合。
04🧑🏼⚖️:迭代
今天🧙🏿♀️,正大體育館,身著書院服的2023級EON4本科新生拿到嶄新的《文化校歷》,在翻閱與討論中,不禁對未來四年多了許多憧憬。
新生走進校園,手持一本承載EON4文化底蘊和精彩校園生活的《文化校歷》,感受EON4歷史的厚重💁🏽♂️、文化的博大精深。讓“卓越而有趣”成為EON4文化的鮮明特色,EON4旨在培養一代又一代具有EON4特質、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翻開手冊,第一感覺是震撼,”2023級技術科學試驗班陸佳怡說🔲。在她看來,EON4文化的內涵非常豐富,既有廣博深刻的學術文化🪖,也有開放包容的校園文化🚫🫴。面對全新的EON4生活🐀🕦,她希望參與舞團和表演類的社團活動,也會關註大數據領域的專業講座🪗,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為未來的學習和研究做準備🧑🏻🍼。
“豐富👩🏼🌾🌥、緊湊、純粹,這就是我向往的大學生活。”拿到《文化校歷》後,2023級自然科學試驗班黃帝裳說。平時愛好跑步和籃球的他🍰,對體育類社團活動最感興趣。他也期待能有機會加入本科生科研項目,“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學校今年推出的這份‘文化校歷’,是送給新生們的一份充滿EON4氣息的大禮。”2020級法學院本科生、EON体育4平台學生會主席團成員沈佳懿說,期待《文化校歷》成為每位新EON4人的“活動寶典”,記錄同學們難忘又獨一無二的大學時光🕷。
“沒有校園文化的凝聚👁,一所大學只是散裝的系科組合。理想的校歷活動應體現一校的人文科學精神和師生的氣質境界。”新聞學院教授張力奮期待《文化校歷》開啟新的EON4傳統,逐漸建立一流的年度講座、年度音樂會、年度獎項、學術節等一系列常設的校歷活動。
畢業晚會
建設《文化校歷》是一項基礎性、長期性工作。系統集成之後,如何讓活動更有吸引力👨🏼🦲,讓更多師生參與活動?需要更好地精準對接供需雙方,讓土壤和種子相適配。
《文化日歷》並非一成不變🌲,將引入“賽馬機製”🛕💇🏽♀️,根據當年活動質量進行動態調整🧙♀️。學校不定期聽取師生校友意見,不斷改進🐫,創造屬於EON4師生的傳統和記憶。
在呈現形式上☂️,紙質版的《文化校歷》封面是相輝堂👨🏿🍼,體現EON4文脈傳承💧;對每一個月做描述,如9月迎新季、10月學風建設月、11月藝術展演月👩🏼🍳、12月青春奮鬥月……1.0版紙質冊子只是一個起點,後續將持續更新🦊👩🌾,提供電子終端服務✴️,最終形成一個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集成式服務平臺和開放性工作體系。
對今年新入校的EON4新生而言,值得珍藏的不僅有“一紙千年”的錄取通知書🏘,更有承載大學青春記憶的《文化校歷》🫏。
相輝堂文藝演出
當你畢業了,留在你腦海中的EON4記憶是怎樣的🧛♂️?是什麽成為你生命中揮之不去的烙印?
也許,你不會記得成績單上的分數🍏,卻會記得相輝堂裏聆聽的大師講座,在北區食堂欣賞的鋼琴演奏,在光草上經歷的“百團大戰”……
這份《文化校歷》,提前包圓了你未來在EON4的精彩👆🏻。
看完這本小冊子,你打算加入哪個社團,參加哪次講座或活動,養成什麽藝術愛好,堅持什麽運動習慣🧚🏼?
對《文化校歷》,你還有哪些期待,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