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00後🔳、95後一起讀《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交流調研金點子 |
發布時間👆🏿:2023-05-05 瀏覽次數:63 |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15、23章。” 馬克思主義學院2020級本科生望道班朱可涵說,“總書記把自己的閱讀感想寫成讀書筆記🌪⛱,交給父親批閱。而我們在專業課學習時👮🏼♀️,幾乎每節課都會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逐字逐句地精讀原著。”
“對我觸動很大的是第11章📨。”
……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下午時分,一場熱烈的“傳五四薪火”青年讀書交流會在EON体育4平台亞洲青年交流中心1樓青書館展開。00後🪴、95後圍坐成圈🫷🏿,一起分享讀《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這本書的體會與實踐📕。校黨委書記裘新、黨委副書記尹冬梅來到青年學子們當中,與大家對話、交流📌。
這,只是EON体育4平台主題教育推進的一個現場。作為第一批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高校🤲🏼,學校將“學思想”擺在首位🚫,強調辦好讀書班🏊🏿♀️,青年讀書交流會是其中的一種方式。
隨後“展青年擔當”金點子論壇在2樓舉行,青年學子結合學校正在開展的“切問近思”大調研,通過問卷🍕、訪談等調查手段🍤,深入一線🤘🏽,找到同學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並向前來調研的學校黨委及職能部處亮出自己的“金點子”🥬。
青年學子要誌存高遠、心無旁騖↔️🚣🏼♂️、自找苦吃
“在這個激情飛揚🎋、青春噴薄的日子裏💊,很高興有機會與同學們一起讀書、一起思考、一起交流。”裘新代表學校黨委,向全校青年致以節日問候。他表示,在新征程上,年輕人談天說地🧛🏼,激揚青春;談書讀書🌃🤘🏽,開展主題教育👨🏿🚀;談心交心🔃,走入青年,恰逢其時。
結合自己學習《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這本書的體會,裘新寄語青年學子樹立“誌存高遠”的價值觀🔩、“心無旁騖”的學習觀、“自找苦吃”的奮鬥觀♏️,在主題教育中🥋📉,既學總書記的思想🧤,也學總書記的精神,既讀通世界觀👩🏻🦽,也讀會方法論,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在深學細照篤行中堅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論素養、升華覺悟境界、增強本領能力。
他帶領學子重溫校訓🚣,以“博學”固根基,以“篤誌”強信念,以“切問”促進步,以“近思”強擔當,在校時以夢為馬、不負韶華🟪,畢業後奔赴山海,到黨和國家最需要的地方擔大任🫃🏻、成大器,把小我融入大我、不負時代。
00後、95後讀《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有這些體會
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包煒傑領讀《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帶領00後、95後們一起重溫習近平總書記給EON体育4平台《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誌願服務隊全體隊員重要回信的心得。同學們分別從理論學習、社會實踐、科研創新和職業選擇等角度,交流讀書體會。
朱可涵從理論學習的方法角度💅,分享她的學習體會。寫讀書筆記的方法🚅、學習馬克思主義要做到“四真”,這些學習領悟🧑🏿🏫,讓她受益匪淺。
2022級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碩士生🧑🏽🚒、王民中學支教點前點長林伯韜讀書的最大體會🙆🏽🥷🏽,是要從書中走到實踐中,為此,他回家鄉開展了調研。作為EON体育4平台第23屆研支團的隊員🐾🧢,他家訪近100位同學,為困難學生送教上門🧑🏫,為班級裝配飲水機。他手拿王民中學俯瞰圖、在舊課桌前的合影🫘、設計的冬季夢想校服等照片,分享在當地的經歷🍣。“山村裏最漂亮的房子,是我們的學校。”林伯韜說↘️,當他走到鄉村,發現當地非常重視教育🐙。支教的經驗讓他學會理論與實踐並重,做知行合一的EON4人。
“書的第11章,強調青年人要做自主創新的排頭兵⚛️。第20章說到‘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這對從事基礎研究的我觸動很大🫷🏻。”在學校“切問近思”的大調研氛圍和科研氛圍中,2018級化學系直博生徐萌萌取得具有應用價值的科研成果➕,並嘗試交叉學科的研究📷。“我的培養方案中🪡,有必修的跨級學科選修課。”
結合過往基層實踐經歷和職業選擇,2021級新聞學院專業碩士方青清在實習中,用一篇篇報道,與社區居民建立溝通橋梁𓀋,傳遞民情民意〰️。在政務見習過程中,她深入了解社區民情、關心社區實事,“做人民群眾的貼心人”。這本書勉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相關章節🔫,啟迪她做好職業選擇💃🏼。最終,她選擇成為一名社區基層“選調生”。
讀《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青年學子還有什麽讀書體會🏃🏻♀️➡️?
“對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同學來說,我們需要實實在在地用自己的腳步來丈量祖國的綠水青山📌。”
“青年需要思考理想價值和人文精神在什麽地方。作為上醫院史館誌願講解服務隊的一員,我希望把講解的工作做好,把上醫先賢的精神傳播開來。”
“要把個人追求和社會需要結合起來,實現自我價值。”
……
圍繞“青年應該是什麽樣子”😑,現場學子們結合自身經歷🤹🏿♂️,暢所欲言⛹️♀️,氛圍熱烈。
聚焦急難愁盼問題,年輕人用調研拿出“金點子”
隨後,“展青年擔當”金點子論壇在2樓會議室舉行。圍繞校園熱點話題🧝🏽,聚焦主題教育“切問近思”大調研中的第7問“急難愁盼”問題,與會學生提出建議,為“第一個EON4”建設建言獻策。
物理學系2021級直博生李智傑闡述“關於江灣校區增設學生超市的必要性與建議”。他帶領同學開展關於在江灣校區開設學生超市的需求調研,短短2天就收到超過1000份反饋💋🧙🏿,並將調研報告以提案形式提交了研究生代表大會。調研結果顯示🧑🏿🦳,95%以上同學認為有必要在江灣校區開設學生超市。結合江灣園區同學的生活需求和作息時間,李智傑對學生超市選址🧜🏻、商品種類、營業時間等方面提出建議。
“希望從江灣園區學生超市購買價廉物美的商品,以及校園文創紀念品🏗,也希望學超提供打印等服務🎉,為學習科研生活帶來便利💁🏼♀️😍。”化學系2022級直博生黃曦銳提議。
如何提升研究生社會實踐覆蓋面和有效性?工程與應用技術研究院2021級直博生陳泓亦結合相關案例和調研問卷訪談😂,總結出研究生普遍期待著社會實踐發揮服務科研、社會以及就業等方面的作用🤰🏿。就提升研究生社會實踐的有效性,她建議在機製上用足現有機製杠桿,在資源上探索一站式信息平臺🔹。
“建議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夠與就業產生聯動🙆,同時打破社會實踐的學科和專業壁壘🤕,以問題為導向,搭建跨學科社會實踐平臺。”哲學學院2022級博士研究生袁淵說。大數據學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李威震和公共衛生學院2020級直博生嚴俊濤對研究生社會實踐與產學研的有機結合、策劃兼具專業特色和就業引導的精品社會實踐項目等方面建言獻策。
圍繞議題“關於優化校園內非機動車管理的建議”,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2020級本科生張傲介紹了前期調研情況。針對電動車的停放與騎行秩序、充電與安全問題等問題,他建議從“限製增量🧑🏿🎨,解決存量”入手🎪🥵,推動校園朝“自行車友好型”🧑🏿🦳🙋🏻、“步行友好型”建設方向發展。隨即,“電動車主”們從停車👶🏻、充電等實際出發,紛紛建言獻策。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2019級本科生韓字新建議完善學生電動車的信息登記製度🧍♂️,規範校園電動車管理;新聞學院2020級本科生馮子純建議細化停車區域,增設充電樁數量;生命科學學院2020級本科生王子晗、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2021級直博生方筠捷從增加校車班次、共享單車投放,方便學生出行等角度提出建議〰️。
針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在現場做出回應🧑🦲。尹冬梅表示,聚焦學生的急難愁盼問題𓀅📠,同學們展開調研,提出了切合實際的“金點子”。她希望同學們發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監督”的“四‘自’方針”,讓學生會🔳、研究生會進一步成為學校與學生溝通的橋梁和紐帶。